專家建言制藥企業把握新醫改導向脈絡
新華報業網訊 “醫藥企業的生存現狀是,三分之一生生不息,三分之一無聲無息,三分之一奄奄一息。”在17日舉辦的2009中國醫藥産業發展戰略論壇上,專家們預言,未來五年,我國藥企将從現在的4000多家,調整到未來2000家左右,一半左右的制藥企業将被洗牌出局。面對新醫改帶來的行業洗牌,來自北大、清華等高校,以及國内醫藥行業的專家、學者紛紛提出應對之策,建言中小型醫藥制藥企業、以及沿海醫藥産業發展出路。
“我國醫藥企業發展曆程與美國制藥業相仿。”中國醫藥企業協會副會長段繼東介紹說,新醫改中,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,将加快醫藥産業的重組,由大企業并購小企業,轉向集團并購集團。未來醫藥産業格局的集中度将進一步提高,呈現巨型醫藥企業與專業化企業并存的态勢。
馬太效應雖然擠壓了不少中小制藥企業的生存空間,但翻身機遇依然存在。“國家對基本藥物制度的大量投入與保障,将刺激普藥市場的容量增長,而其中以農村和社區市場的增長最快。”北大縣域發展研究所胡弼華建言,以中小制藥企業為主的制藥,要抓住這一機遇,通過産品入圍帶來規模化擴張的機會,簡化藥品流通環節,并嘗試參與控股縣級醫院。
此外,海洋醫藥資源也是我省醫藥制藥企業發展的機遇所在。資深醫藥管理專家王進學專家分析,新醫改基本藥物實施後,一些基本藥物可能有短期的産能不足,甚至供應不足。除了偏遠地區的高額商業配送費用,獨家占有的疫苗藥物等因素,一些中藥材尤其野生的中藥材面臨資源枯竭,将使得400多種依賴野生藥材的常用藥出現産量不足。
這就需要尋找新的藥材資源,21世紀,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發展的眼光投向海洋。提取海洋生物資源的海洋醫藥産品以其醫藥活性高,毒副作用少,可再生等特點在國際國内的醫藥行業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優勢。我省的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,僅北部海島水域的潮間帶有的藻類和動物種類就多達246種,儲量巨大的海洋生物資源,為海洋醫藥研究開辟了新的資源庫。專家們建言我省沿海城市的醫藥産業,加大海洋醫藥這一領域的研發,推出新的醫藥品種和替代藥物來占有市場。
仿制藥生産一直是國内醫藥企業的常态,而自主藥物研發卻是短闆。世界公認中國人首創的西藥幾乎空白,而我國傳統中藥的創新和工業化,日本人、韓國人卻走到前面了。專家們呼籲醫藥企業要有一種使命感,在大量、快速仿制的基礎上要盡快開始自主藥物研發。“經過了長時間仿制,現在也應該開始有一個研發的階段了。”北京大學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黃恒學說,作為一個行業未來發展,在戰略上一定要加緊研發,不能是一味地做藥、制藥。(李玲)